一个朋友,在一家软件的大企业做了十年的软件研发,想出来创业,问我要注意什么。我开玩笑说,要想成功,必须学习互联网创业的“葵花宝典”,第一条就是“挥刀自宫”。
大的软件公司有很多资源,研发能力不错,各种推广资源也非常优越,但很少开发出来优秀的互联网产品。初步看上去,原因很多,比如很难调动个人的积极性、内部管理协调非常困难等。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方法不得当。大公司资源多,一个互联网创新项目,投入大量资源后,公司期望值高,考虑的问题自然多了,反而不容易做好。
从大公司离职出来创业,首先要“挥刀自宫”,干掉大公司这套做法,控制成本尽量少花钱,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核心的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。
不要想太多,不做太长时间的计划,尤其是计划不能太复杂!创业成功需要的是发现机会和快速突破的能力,再加一点运气。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太多,有时候反而会限制自己的做法。 互联网创业,越简单越单纯,越容易成功!
1.专注:解决用户一个迫切的需求,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。
(1) 一个明确而且用户迫切需要的产品,很容易找到明确的用户群。这样,产品研发出来后,不容易走偏。(2) 选择的用户需求要有一定的普遍性,这点决定这个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。(3) 解决的问题少,开发速度快,也容易控制初期的研发成本和风险。(4) 解决明确问题的产品,容易给用户说清楚,推广也会相对简单。
2.极致:要在这个功能点上做到所有同类产品的极致,做到最好才能赢。
(1) 极致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,只要极致才能超出用户的口碑,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,给后期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便利。(2) 专注才能做到极致,做到极致才能击败竞争对手。
3.快:开发周期一定要控制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,一定要快。
(1) 互联网时代,用户需求变化比较快,而且竞争也比较激烈。快速的开发,容易适应整个市场的节奏,并且节约成本。(2) 用户试用过程中,如果发现问题,反应速度也要快,尽快改善尽快更新。初期,我认为要保持在一两周的更新速度。
4.口碑:初期市场营销坚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,才能看出产品对用户真正的吸引力。
(1) 产品完成后,不要着急,先坚持在一个小规模的用户群中试用,听听用户反馈。(2) 大规模的推广会带来如下的两个问题:一、投入大量市场费用后,用户期望值很高,如果产品不完善,很容易引起负面的口碑,为以后的推广留下了隐患。二、大规模市场推广得到的测试效果不准确。如果产品不完善,甚至需求选择有问题,会被数字掩盖。当推广费用停止后,用户量不增长甚至下滑,再改就来不及了。过去几年成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,其实在市场营销上花的钱都非常少,但这些公司在市场营销上花的精力并不少。(3) 刚开始最重要的推广技巧是搜索引擎优化和病毒式营销。
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就是“专注”、“极致”、“快”和“口碑”!
一次完美的互联网创业,最好是技术、产品高手搭配的两三人创业,三到六个月内完成产品,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测试完善产品,达成初步成功的门槛,再寻求融资,摸索成功的商业模式,然后投入大量的市场资源推广,形成规模化业务。
初步成功的标准,不同的业务要求不同。我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供大家参考,就是产品推出半年到一年时间,网站页面过一百万PV,或者客户端产品日净增安装量1万次,而且用户数还在持续增长。达成这个目标之后,需要琢磨的事情,就是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,如何探索好的商业模式。
2008年4月,李彦宏说,“五年后不再有互联网公司,因为所有公司都在用互联网”。这句话引起了很大轰动。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,未来不再有所谓的互联网公司,我曾为这个问题在1999年就思考了半年时间。至于是不是五年时间,现在还不好说。
虽然我早上1993年就用过互联网,1996年是发烧级BBS战友,但关于互联网是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,我曾思考过两次,一次是1999年创办卓越网之前,一次是2004年出售卓越网之后,每次都长达半年时间。两次长考的结论也很简单:
1. 互联网首先是工具,未来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公司。
2. 互联网是一次观念的革命,只有改变观念,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。
一、1999年最困扰的问题:互联网公司是什么?
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。
美国互联网热潮从1995年Netscape 上市开始拉开序幕,AOL, Yahoo, Amazon, eBay等公司陆续登场,NASDAQ指数1000点涨到创纪录的5132点。2000年4月互联网泡沫破灭终止了这次热潮,接着大批 dotcom 公司关门,NASDAQ指数跌回1000多点。这种疯狂是1998年传到中国的,到1999年达到巅峰。处在躁动中心的北京,每个人都有点慌乱。只要是互联网,无论做什么,不管是否能赚钱,都有VC的巨额美元投资。
我明白在这样的潮流面前,不能做时代的看客。但十年商业经验让我想不明白:这些公司靠什么挣钱?什么时候能挣回烧掉的钱?实在有太多想不通的问题,我决定先跳进去,边做边想。
1999年初,我在金山内部种了一块试验田,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事业部,招了十多个人,做软件下载站,取名叫卓越网。很快我们做到了第一名。但接着问题出来了,做下载需要很多服务器和带宽,而当时服务器和带宽都非常贵,用户又不愿意付钱。没有任何收入,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费用,这个业务如何支撑下去呢?软件下载业务每天着消耗的大量现金,我当时非常痛苦,内心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:互联网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?互联网公司靠什么挣钱?做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有前途?
想了半年多时间,一直到1999年10月。有一天,我突然明白了:
1.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公司。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,未来每个公司都变成互联网公司。
2.做电子商务最有前途。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,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就是电子商务,这就是所谓的“水泥+鼠标”。当然,电子商务也是过度性名词,因为未来所有公司都会是电子商务公司。
3.软件下载投入太高,而想象空间不足,不值得下功夫做。
就这样,我痛下决心,放弃软件下载业务,转型做电子商务,做图书音像的网上零售。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大,1999年底,我说服了金山董事会把卓越分拆出来,单独运作。当时我非常自信,觉得已经想透了,一定能成功。我力主不融VC的钱,而是金山股东自己投资。后来,金山主要股东投资了1600万,因为联想是金山的大股东,也投资了几百万元。
那个时代,大家都是烧VC的钱。而卓越网,从一开始,我就坚信一定会成功,这种信心是用我们自己的1600万来表达的。
二、2004年卖了卓越后整整想了半年时间:互联网到底是什么?
2004年9月,我在出售卓越网的协议上正式签字了,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卓越网。卓越网从2000年5月正式创办到出售,仅四年四个月时间。
对于创业者来说,卖掉亲手创办的企业,一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。我为了尽快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,决定尽量不上卓越网,决定尽量不见卓越网老同事,把主要精力用来总结卓越网四五年的成与败,琢磨未来的发展机会。这个过程想了半年多,后来主要在想:什么是互联网?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毛利率高增长快?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?
得出了如下的结论,今天回想起来也非常有意思:
1.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。互联网首先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,每个人都是节点,互联是互联网成功最关键的要素。任何封闭式的业务模式都会遇到很大挑战,今天Yahoo(一站式门户)困境也折射了我当年的想法。
2.互联网公司最厉害是靠机器赚钱。一旦产品研发完成,用户量到了一定的规模,只要服务器开着就可以赚钱了。到了这个阶段,产品研发推广的边际成本为零,服务器带宽成本逐年下降,毛利率自然就上来了,业务增长速度也比较快。而且,机器是7X24小时工作的,当然运维人员要全天候确保运营质量。
3.口碑营销和网盟是互联网公司营销核心。互联网公司直接面对所有用户,好产品仅靠口口相传就能成功。和拥有用户的其他互联网公司结盟推广,也是最有效的推广模式。
4.互联网公司管理难度相对容易。首先是业务、内部运作系统高度IT化,这点和传统公司非常不同;其次,很容易推动量化管理;还有,对人的依赖并不高,很容易做知识管理,系统自动记录了大部分人的工作,人员流动对企业影响比较小。
5.互联网公司靠提供服务来挣钱,而软件公司靠卖产品挣钱,这种模式就决定了软件公司的业务不容易持续稳定增长。一定要从卖产品模式走到卖服务的模式。
6.互联网的关键就是快。互联网产品的模式就是研发人员和用户一起开发产品,有阶段性成果就先推出去,听用户反馈,按用户意见去修改。
7.未来十年的热点是移动互联网,手机上网是一种趋势。
我把这些全部总结成一条:互联网是一次观念革命,是“深度互联,全天候快速反应”的观念。就是想清楚了这些,我做了两件事情:(1)从2005年初开始我在金山内部发布了全面转型互联网的动员令,现在金山业务几乎全部来自互联网。(2)2006年初我开始投资了移动互联网行业,比如投资了乐讯(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社区)和UCWEB等。